国网电力智辅系统工作原理介绍
国网电力智辅系统的技术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:
一、感知与数据采集层
- 传感器技术:电力数据监控器具备多种传感器功能于一身,如温度传感器功能,用于监测设备的运行温度,包括变压器油温、开关柜触头温度等;湿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湿度,防止设备因湿度过高受损;压力传感器检测 SF6 等气体压力;电流、电压传感器测量电气设备的运行电流、电压;此外,还有烟雾传感器、水浸传感器、有害气体传感器等,全方位感知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周围环境信息。
数据采集:电力数据监控器采集单元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,并进行初步的处理和打包,以便后续传输。
二、数据传输层
系统支持有线和无线两种连接方式,可满足不同场合使用。
有线通信技术:系统支持以太网、光纤等有线通信方式。其中,以太网技术可实现站内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通信;光纤通信则具有传输距离远、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,适用于远程数据传输,如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。
无线通信技术:在一些无人值守的配电站房或分布式能源站点,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 4G、5G、LoRa 等,将监测数据发送到主站,方便运维人员实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。
三、数据处理与分析层
数据预处理:对采集到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清洗、滤波、去噪等预处理操作,去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,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,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奠定基础。
数据分析与挖掘: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算法,如统计分析、趋势分析、关联规则挖掘等,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,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和规律。例如,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,预测设备的故障趋势;通过关联分析,找出不同设备运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,为设备的协同运行和优化控制提供依据。
故障诊断与预警:基于数据分析和专家系统,建立设备故障诊断模型,实现对设备故障的快速准确诊断。当设备运行参数出现异常或接近故障阈值时,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,提醒运维人员及时采取措施,防止故障的发生和扩大。
四、控制与执行层
智能控制策略:根据数据分析和诊断结果,制定相应的智能控制策略,实现对电力设备和辅助设备的自动化控制。例如,当环境温度过高时,自动启动空调或通风设备进行降温;当水位过高时,自动开启排水泵排水;当设备出现过载等异常情况时,自动调整运行方式或切除部分负荷,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。
设备联动控制: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,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。如消防报警系统与通风、灭火设备的联动,当发生火灾时,自动启动相应的消防设备;门禁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联动,当有人员非法入侵时,自动抓拍并记录现场图像信息。
五、平台应用层
监控与展示:通过可视化技术,将设备的运行状态、环境信息、报警信息等以直观的图形、图表、地图等形式展示在监控主机上,方便运维人员实时了解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,快速定位故障点和异常区域。
运维管理:为运维人员提供设备管理、巡检管理、故障处理、维修计划制定等功能,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提高运维效率和管理水平。同时,通过移动终端应用,运维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设备信息和接收报警通知,及时响应和处理各类问题。
决策支持:为电网调度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,如电网运行状态评估、负荷预测、设备更新改造建议等,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电网运行计划和发展规划,保障电网的安全、经济、高效运行。